close

導語:“我不要吃胡蘿蔔,太難吃了!”、“怎麼又是雞蛋黃,我不要吃!”如今,孩子偏食、挑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。但是,對於偏食,父母認識多少,了解多少,不是一句“寶寶不好好吃飯”就能籠統概括的。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“吃”的起跑線上,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,培養孩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
偏食挑食危害不小

西安交大二附院兒科主任肖延風指出,偏食是一種不良的攝食習慣,可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或過剩,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。孩子偏食、挑食的習慣一旦形成,營養的吸收無法做到均衡、全面,將對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,免疫力降低、個子長得慢、情緒異常、常常哭鬧等或多或少與偏食有關。

“在實際生活中,由於季節、加工和烹調方法、各地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,人們很難做到膳食平衡,而偏食、挑食更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攝入不足或過量。”肖延風介紹,偏食、挑食導致的維生素缺乏,還可能引起兒童皮膚病。

例如,缺乏維生素A,可能引起皮脂腺和汗腺萎縮,使皮膚粗糙,出現雞皮疙瘩樣的毛囊丘疹,毛髮乾枯,皮膚無光澤,指甲也會變脆、變形;缺乏維生素B6,可能引起皮膚發紅、脂溢性皮炎等;缺乏維生素B2,容易引發口角炎、舌炎和唇炎;而缺乏維生素C的孩子還會發生“糙皮病”。此外,由偏食、挑食導致的鋅、鉻、銅、硒等微量元素缺乏,是造成兒童視力障礙和近視的原因之一。

專家表示,要知道,醫生的描述並非危言聳聽,偏食、挑食的危害有時比媽媽們預想的還要更糟。一些生活方式相關疾病如肥胖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壓等就可能是由於長期偏食肉類等葷食、不愛吃蔬菜造成的。

2013112811090810  培養一個“雜食”孩子

專家提醒,當發現孩子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,家長絕不能妥協,不要隨便給孩子偏食的權利。如果父母一見孩子不吃某些蔬菜,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,久而久之,孩子不吃的食物可能會越來越多。

“對於孩子在飲食上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,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。進步不大的孩子,要以引導為主,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。”肖延風建議家長,對待六七歲的孩子,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,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,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益處,不吃它會有什麼害處……一定要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,講清道理,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。

同時,針對挑食的孩子,家長可以巧妙地搭配各種食物,把孩子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食物進行“完美組合”,也可將他不愛吃的食物來個“大變身”,以喚起孩子的食慾,使他樂於嘗試各種食物。如:孩子不愛吃菜,可以做成菜餡,與肉末包餃子、餛飩吃。從營養學觀點看,餃子、餛飩是一種複合食物,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,一個餃子或餛飩就是平衡膳食的一個小單元。父母付出多一點努力,食物的色、香、味、形越是豐富,“雜食”孩子便越容​​易養成。

父母也要以身作則

陝西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英稱,孩子偏食與父母偏食、挑食,引導不當有關。因此,在嚴格要求孩子“雜食”的同時,家長有必要經常自我檢查。如果家長自己偏食,必須克服自身的毛病,以身作則,帶頭品嚐,還要連連稱讚,以啟發、誘導孩子。

“有的孩子從不吃魚,是因為媽媽怕魚刺傷到孩子,不讓孩子吃。”張英告訴記者,有的父母喜歡把自己對食物的看法告訴孩子――“什麼什麼真好吃,什麼什麼不好吃”。甚至,父母們經常會問的一句看似“關切之至”的話――“今天你想吃什麼?”這時就要注意,因為這句話會帶來如下的暗示效果: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”、“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的”。

為了糾正孩子偏食和挑食的毛病,張英建議,家長要首先做到不偏食,還要講究烹調方法,注意合理搭配。尤其是要控制孩子不要在飯前吃零食,以免引起腸胃消化功能的紊亂,而導致厭食。更不要在餐桌上訓斥和打罵孩子,因為挑食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掉的,這就需要家長具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,堅持鼓勵和引導,逐漸培養孩子良好、健康的進餐習慣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活美學 的頭像
    樂活美學

    樂活美學

    樂活美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